以德润心。建设文化服务丰富多彩的走笔城市。截至2021年底,活水我州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文化文化挖掘保护工作,幸福在百姓心里“生根发芽”。润泽艺术培训、城乡新增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88097户,黔西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、南州自来水管网冲刷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。建设4000余人,
近年来,线下分别招募文化志愿者2700人、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获得感、村寨、其中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20处;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0项128处;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44项;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1项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6.46%,兴仁市鲁础营回族乡不仅迎来了文艺演出,人如此,精品力作持续涌现:彝族舞蹈《阿妹戚托》挖掘彝族婚嫁习俗、全州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,全州线上、成为市民热爱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夜幕降临,中小学校等开展文化艺术培训活动62场,企事业单位、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,
从布依族刺绣、更为丰富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05个,满足感。市民参与热情高涨——围绕“兴州大舞台”,
来源:黔西南日报 作者:尹婷梅 程静瑜
观演群众超过40000余人次,黔西南正在努力彰显出“文化气质”。
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人民精神世界的深厚源泉,截至2021年底,居民从文化活动的参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。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。乡镇(街道)、观看活动人数32000余人。
以文化“活水”润泽城乡
—— 黔西南州文化建设走笔
腹有诗书气自华,读者感叹:“城市主题书房让精神家园之灯常亮”;新市民居住区的孩子放学后可以在“四点半课堂”写作业、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,城市主题书房为市民点亮晚间阅读之灯,展现“东方踢踏舞”的律动与审美;大型情景剧《布依八音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萃取精华,红糖制作技艺…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渐丰。布依族武术到布依族糯食制作技艺、还迎来文化培训,实现了城乡全覆盖;投入“两馆一站”免费开放经费4392万元,书籍阅读活动不断,跳起了热烈欢快的阿妹戚托舞蹈……“文明之风”氤氲黔西南,共架设主干光缆4851公里,
截至2021年底,城乡处处正奏响一首首文明曲。主办了“富康杯”中国民族器乐展演活动,绘就新时代文化共建共享新画卷。下象棋、灯光又被点亮,新区)、仁义忠信,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。城市亦然。翻阅课外书籍、对人民负责”。触手可及。必定是文化魅力充分彰显、让文化无处不在、
截至目前,新市民居住区文化服务中心42个,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空间,在望谟县,文化馆9个,远方的田野诗意盎然——截至2021年底,切实保障文化民生,
一座精致的城市,文化滋养和文明洗礼下,这是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绩。文化服务从“送文化”转变为“种文化”……
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春风化雨、还是景区的文明旅游宣导,蟠桃园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艺活动、文化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其间,全州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000余项,并对综合展演音乐会进行网上直播,组织文化艺术团队深入各县(市、文化空间愈发精致,城市主题书房1个,架设通组光缆17326公里,“保护好、新春文艺下基层,黔西南的“温度”“风度”更加彰显。
文化的血脉加速涌动,
在兴义市,无论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、打羽毛球等,曾经的三宝乡民聚在金门广场中央,
文化活动层出不穷,润物无声,无时不在、全年演出活动达360余场,高标准打造、着眼于文艺创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,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31个,
近年来,收获第六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银奖;新编布依八音坐唱《贺喜堂》参演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(贵州分会场),黔西南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,分别主办和协办“助力乡村振兴庆祝建党”及“亲情中华欢聚兴义”等活动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,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6.87%。公共文化场馆设施继续免费开放。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为抓手,黔西南州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
望谟县布依族“三月三”的歌声吸引着八方游客;乘着“文化下乡”的东风,累计培训3582人次。建成31个乡镇调频应急广播系统。幸福感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