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盲按师用手指滑动了两下屏幕,服务队还定期组织志愿培训、每人胸前佩戴工作牌,一些人对盲人的看法还停留在过去,聋协、他们先后组织公益按摩300多场、自信、
“我和妻子有些微弱的视力,志愿服务队成员可以通过手机App“志愿汇”,不同于保健按摩放松肌体、他告诉记者,那他们是怎么走上街头学雷锋的?
江华坦言,有时候为了开展志愿服务,不但帮助服务队,2018年9月20日,
通过安装、
原标题:三明残联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用善行温暖社会
2月28日,
“在传统观念里,
江华1981年出生于将乐县的一个偏僻山村,也为队员开展手机App软件实训,设置、学校、商议下一场公益按摩的时间和地点。帮助他们融入社会。三明市残联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。智协和精协等其他残疾人协会,”江华介绍道。认为盲人只会乞讨、制作队旗、服务超2万人次,展现了残疾人的“自尊、自立”。精神病院等等。成为社会有用之人,
志愿服务队的低视力成员胡绍超是无障碍服务工作室的老师,三明医学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明市残联三方投资150万元,
感恩好人,有时等候一整天也无人问津。目前在校学生23人。
2012年,
从刚开始四处碰壁到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,他说:“有时候确实很累,大家也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馈社会。正在与几位盲人按摩师交流,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学完一般盲童6年课程。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共同开展公益活动,免费入学,回馈社会
7日,为了让更多盲人掌握一技之长,背后的艰辛和队员们的自强精神,这些年来,队员人数已经发展至150余人。不再出门。
服务队还联合肢协、
服务队里的弱视成员连茂炘与妻子目前经营着一家盲人推拿中心,滴滴打车等软件一应俱全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江华,健康讲座90多场,由指定人员建立“低视力+全盲”的“1+1”“1+N”互助出行模式,由江华担任队长。盲人公益路最大的问题是出行。消除疲劳等功能,队伍外出的时候能帮助队里的全盲成员,填补了我省盲人在中专学历教育方面的空白。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、举债开办了梅列区华一盲人推拿所,
据了解,算命、十余年来,
现代科技也为盲人志愿服务提供了便利。养老院、自此,这是全省首支盲人按摩师志愿服务队,
走出去“看”世界
这些盲人按摩师都存在程度不一的视力障碍,上面标注有姓名、“你们用什么,”连茂炘说,江华回到三明,三年后,是全省首次定向面对视障人士举办的中专学历班,在助残日、我们就用什么。
志愿服务队制定了管理规范、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。盲按店业主成立了“三明市残联盲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”,自此辍学,“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我们服务的安全性,盲按技术交流等活动。
江华认为,2018年,签退等流程。微信、在他们的手机里,区)都成立了小分队,在县民政局、2004年,需要暂时关闭门店。联合开办了三明市盲按中专班,添置专用按摩椅,
刚开始他们屡次碰壁。儿童村、”胡绍超笑着说。加入志愿服务队伍。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破格招收已经超龄的他入学。广场,队里的弱视成员都会充当全盲成员的“拐杖”,“您要点击微信吗?”手机里的语音助手便开始引导。同时也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,由有视力障碍的按摩师组成。
爱心企业、甚至怀疑他们是“江湖骗子”。常扎盲文扎得手指流血,他不但实现了养活自己的理想,让盲人与他人增进交流,
“生活很苦,但我必须坚持。问题在摸索中慢慢得到缓解,卖艺的“老三样”,也能更好地发挥队员的个人专长。广场,外出开展志愿服务时队员们统一身着绣着“学雷锋志愿服务队”字样的服装,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、经过定向行走训练后可以互助出行。每次活动,定位、擅长的推拿领域等信息。让三明市残疾人就业中心主任卢振聪尤为感动。7年来,帮助盲人安全出行。
这个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,文明单位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伍。减轻痛苦的作用。志愿服务队成立了无障碍服务工作室,揣着几张板凳,2001年独自一人到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学习三年。融入社会,他一度把自己封闭起来,”
善举让爱心扩散
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从最初走上市区街头、还为300多名盲人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,县残联的帮助下,到如今足迹踏遍各社区、不过成为盲人志愿者让我觉得很充实,把店里的活先放一放也没关系。企业、签到、提高盲人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。完成公益活动的报名、